小哈津幼教机构创办人|潘卫东
(本文系1996年4月辽美出版社出版的
《儿童大脑升级》的前言)
1.小哈津的理念和探索
中国是一个资源穷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穷则思变,教育先行;只有人多才众,方能强民富国。三岁看大,基础是幼教。如何探索出一整套幼儿教育的先进方法,卓有成效地促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让人代代更加优秀,进而增强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是小哈津孜孜以求的神圣理念,并为此不懈地探索。
首先,向生命挖潜,人的大脑从小就要不断地升级。手机和互联网的出现使地球成为村庄,每十年有上千个技术专业在消失和涌现,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超出以往任何时代。人类大脑遭遇挑战,大脑升级的需求已经应运而生。
九四年三月沈阳日报记者任洪伟采写的“三岁幼儿可读书”“先读书后识字”这些小哈津的报道,曾引发了许多争议,甚至是非议。至一九九五年,小哈津毕业的孩子个个会读书已是不争的事实,沈阳电视台《娃娃乐园》节目播发过实况。这些孩子,以其全面的素质,走红沈城的许多名校,也曾引起众多媒体的采访报道。在小哈津看来,这些东西不应该成为新闻,因其都在人类大脑的正常潜能范围之内。只要找到了开发大脑潜能的途径,对于幼儿而言,这些实在太平常了。方向对了头,孩子就出色!
提出探索儿童“大脑升级”之路,自小哈津始。
2.首创“映像开智”教学法
现代脑科学表明,左脑掌管言语、文字、分析、计算、判断、推理,是论理脑,又称言语脑。右脑掌管音乐、声音、图形、想象、创造,是感性脑,又称为映像脑。左脑是我们读书、计算、作文时的运作重心,胎儿期到五岁前是以右脑为主的时代,从六岁开始才和大人的头脑一样,进入左脑时代。近年来,右脑开发的呼声很高,众多的幼儿园和家长,几无例外地纷纷地集中在儿童弹琴、做画、舞蹈、表演等方面。
没有突破,就没有创造。能不能大胆地跨越大脑的上述分工,变通使用右脑,以弥补儿童期左脑发育的缺憾?
这正是如何创造性地开发右脑功能的重大课题,利用右脑去补充和强化左脑的功效,使左右脑有机配合,整体运作。中国有着几千年文化、哲学的沃土,世人没有做过的,中国可以为始。尤其在幼儿教育方面,外国不一定比中国强。中国是应该虚心向世界学习,但不排除世界也学习中国。小哈津自创办以来,不断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的客人参观学习,便是明证。上述创新幼儿教育,小哈津称之为“映像开智”。
下面,做一简要介绍。
3.从被埋没的一个“天才基因”入手
很多家长,期盼子女成才之举,其辛劳其热切令人热泪盈眶。却有谁知道,你的孩子所具有的所有孩子都具有的两个天才基因,却被埋没、被放弃了。为什么称之为“天才基因”呢,因为这是人类作为生物的一个“种系”,为其存活和繁衍而代代遗传下来的生物性本能,一种被称之为“生物学程序”的能力。
孩子从一岁半开始,已经能将局部性的语言规则,我们称之为语法的东西,应用在他们自己的句子里了。人们对此司空见惯,不觉新奇。岂知这非同寻常,简直是奇迹!我们学习外语时,都有过学习语法的困苦经历,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也都体验过深入学习语法时的复杂。可是,一个18个月的孩子办到了,而且那么准确,那么轻松。显然,孩子的这种能力是相对地独立于此时孩子的智力的,可归结为人类的生物性本能,或一种“生物学程序”。这正是我们所发现的儿童的第一个天才基因:儿童都是通过“听”来学习语法的天才。
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如何因势利导地将这一本能扩充或引导到更广泛的领域,开掘其潜能。左脑掌管文字和符号,儿童0至5岁时期以右脑为主,左脑时代尚未来临;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大胆地跨越和变通左右脑的分工,这样来做:把文字当作图形,让儿童大声地读,有意识地启动儿童的“生物学程序”,使其在读的过程中自然地体会句子和句法,并让儿童用手“指”着字的形状,使文字的形和音以及潜在的句法,同时输入儿童的大脑,互相映像,溶为一体。我们发现,这些图形和声音,正是右脑所掌管的。不经意之间,右脑完成了本该左脑做的事情,同时也会对左脑的发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4.被埋没的第二个“天才基因”
我们知道,一片树叶包容了整棵树的全部信息,DNA包容着生命的整套密码。婴儿试图从爬行状态到站起来走路,再现了人类进化历程中由四足行走向两足行走的“种系”发生过程。其实,个体发育的过程中,常常会再现整个“种系”发生的过程。人的生命只有百年,人出生后不可能重新经历从猿到人,再到对世界万物的丰富认知这一“种系”过程,但却能以“再现”的方式浓缩这个“种系”过程。而要“再现”这一过程,则必须赋予人生的某一阶段具有的超常的认知能力。
具体体现在每一个孩子身上,这种超常的认知能力是什么?有哪些?其有效时段如何?人们常举的例子说,小鸡崽们跟随母亲觅食的本能只存留七天。刚孵出来的小鸡,从母鸡身边拿开七天,这只小鸡孤独离群,不再知道跟随母鸡觅食了。又一个例子说,在小猫出生24小时内,若一直蒙住其眼,它就不再具有视觉了。可见,此类问题是每一位关爱孩子的父母特别需要重视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人们的口头禅,可谁又知道真正的起跑线在哪里,看不见的起跑线又在哪里?小哈津为此苦苦思索,幸运地发现了儿童的第二个天才基因:儿童都是记忆图形的超级天才。
搞计算机的人都知道,图形存储的信息量远远高于文件,专门处理图形的计算机对内存、硬盘、芯片要求都远远高于一般的计算机。孩子在出生的第一年内,国外有人统计过,需要分辨和记忆上亿个图形,因为一切对他都是生的,一切细枝末节的差别对他都是新图形。成人与幼儿记忆图形的能力,差别巨大。幼儿的大脑,如何能容得下如此巨大的信息量?这只能用生物性本能和生物学程序来解释,属于人类这一物种浓缩“种系”的过程之一。在特定的生命阶段,赋予幼儿远非成人可比拟的超常认知能力。
既然幼儿都是记忆图形的天才,我们就应该利用孩子的这一天赋,创造性地使用和开发其右脑的功能。一九九三年底,小哈津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三岁至四岁的八十名孩子分成四个班,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全部达到了识字三千以上,而且浅通字义。并且发现,孩子认识“窗”字,并不比认识“门”字难。小哈津创作了一套专用的教材和专用的教学软件并配备专用的教具,其中三项教具在九六年获得了国家专利,部分教材和软件已正式出版。
限于篇幅,无法一一提及具体方法。总之,小哈津把一份通常由左脑来完成的工作,通过大胆尝试,交给被脑科学专家称之为映像脑的右脑,以映像的方式,轻轻松松地就完成了,事半功倍。
由此,学习中国汉字这一世界性难题,就像儿童学习直立行走一样,依赖儿童生命的生物性本能,或生物学程序,也即我们称之为天才基因的东西,被简单的方法破解了。
5.澄清误解和避免误区
不讳言之,小哈津在探索幼教之路的过程,遭遇过种种误解,甚至指责。在这里有必要提及,以避免其它幼儿园在效仿的过程中走入误区,使“映像开智教学法”蒙受不白之屈。
哈津教育的标识,设计于一九九三年,图案由无数个“Q”组成,意在表明哈津教育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商数。小哈津出版的一套书中,正文课文的字印得很大,目的在于方便孩子“指”读。这里关键的一点是手“指”与口读的配合,小哈津教法里称之为“指字认读”。口、手、眼、耳的立体配合,对于强化图形(即文字)在右脑中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把我们前面提到的两项天才基因,有机的溶为一体,相互促进、依赖、吸收,使左右脑潜在着的互通机能、互动机能、和谐机能起作用。达尔文是首先指出“手与口协同”的人。1872年在一本关于情绪表达的书中,他写道:“当某人用一把剪刀剪任何东西时,你可以看到他的下鄂与剪刀的刀刃是同时运动的。学写字的儿童常常在他们的手指移动时,以一种古怪的方式卷动其舌头。”
正式出版的这套书中的课文,都是用精心选出的幼儿常用的一千多个汉字写成的,以提高每个字出现的场合和频次,使儿童多角度地理解、体会和感悟这些文字。理解在先,表达在后,反复重复,这是儿童语言发育的规律,儿童对于文字也是如此。正所谓“先读书后识字”。
应当强调说明的是,这决不是小学化教学,更不是单纯为识字而识字。通过故事、游戏的方式不断地重复,儿童已经对这些字有了部分感知性的理解。再加上文中的故事富有哲理,也较系统,每个故事配有一系列儿童能理解的图形,并将整篇故事又简写成一首较短的儿童所喜爱的歌谣,使儿童对事物的感知力也大大提高了。这又反过来,促进儿童对文字语言的学习。儿童识字后所产生的对文字的兴趣,有了这特长后所增长的自信,以及人们的赞许和夸奖,反过来促进儿童对文字的识读和理解,最后产生对书本上文字的兴趣。以至久而久之逐渐产生阅读的兴趣,这有如在儿童的视野前,打开了一扇知识之窗,让其感受更为广阔的知识的自由空间,不断地积累知识量,不断地感悟新的文字,感悟已会文字的新体验。这样,一种以“句法来思维”的习惯渐渐养成,虽然此时儿童还离不开靠感悟和猜测来学习,但由于句法能力的增强,大大提高了儿童正确感悟和猜测的智力。
至此,“映像开智”才比较完善地实现了它的第一阶段目标,即通过映像识字,架构了一条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高速公路。这一点很重要,区别于一般幼儿园的教学模式。显然,映像开智法对于仍在旧有的驿道上行进的同龄儿童,展现了相当于高速公路的快捷,因为此时儿童的智力已进入自我去开发、自我寻发展的新阶段。这种突破性的右脑开发方案,补充和强化着左脑的功能,实现了左右脑的配合、转换、跨越、互动、整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避免小学化的倾向,跳出单纯识字的误区。
6.起点决定终点
由映像识字到开智作为一个过程,是大脑升级的必要准备和调试,还不是升级本身。正如课文中“画龙点睛”的故事一样,龙已成睛未点。这睛就是全套书内和教学过程中贯穿始终的童趣哲学。它相当于一种软件,被精心地安装在儿童的大脑中,给孩子以哲学思维的启蒙。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该软件系统会不断地伴随孩子思维成熟、成长而自动升级,使孩子终生受益。
对于幼儿,家长最舍得为其花钱,这可以理解。对于幼儿家长最舍得浪费孩子的时间,这不可思议。幼儿园教什么,怎么教?普遍的回答是:游戏、游戏、还是游戏。再好一点的回答是:玩中学,学中玩。最新的幼教潮流给了更好的回答:蒙氏教育,主题探究……说的、做的这一切全都正确,但有一点必须强调:学习的效率、或曰效能。即:在单位时间内,游戏也好、玩中学也好、蒙氏也好、探究也罢,孩子得到了多少?借用物理学效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做了多少功?提高效率,就是珍惜孩子的时间;珍惜孩子的时间,决定着孩子的未来。怎样游戏,游戏什么?怎样玩,玩什么?中国化的“蒙氏”是什么,主题探究用多长时间探究什么?对孩子的一生,这是最重大的决定和抉择,非同儿戏。
人们常说,太平洋西岸一只蝴蝶煽动了一下翅膀,竟成为大洋东岸一场飓风的成因。有人感到困惑,其实很简单:一百多年前由于机械打字机跟不上打字的速度,为降低打字速度而设计的一种键盘(打乱字母的排列),竟成了当今世界的主流键盘。荒唐吗?即使是比尔·盖茨微软巨企也无力去打破这一荒唐,成因是百年前的客观,是逝去的历史。跨时代的相对论之所以出现在二十世纪之初,成因是爱因斯坦叔父在其三岁时送给的玩具,一个小小的指南针。从此使他着迷于思索,进而一发而不可收:超越他人的思索,超越时空的思索,超越时代的思索。正是这一切,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宇宙的秘籍,起点决定终点。不同的起点,必然有不同的过程,因而决定不同的终点。
小哈津为孩子们怎样选择起点,选择什么样的起点?这正是下面所要提的。
7.为大脑升级安装软件
人脑和电脑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输入系统:电脑靠键盘、鼠标、扫描仪、麦克;人脑靠眼耳口鼻和感知神经。处理系统:电脑靠芯片、程序、软件;人脑靠神经元、突触,以及电脑无法比拟的推理、思维、创造。
对于电脑,随着信息量的加大,功能的增多,要求不断地升级,否则不仅运行速度下降,实现不了工作目的,甚至死机。而对于人脑,也面临知识爆炸的同类问题,人脑如何有意识地去适应、去升级?
其实,这个世界既复杂,也简单。关键在于我们对纷繁的事物的透视能力、约简能力。宇宙万物无不处在运动之中,牛顿只用三个简单公式就概括了;物质世界千千万万,门捷列夫把它们排列在一张表上,一目了然。物质的结构,就那么简单:一个核,几个电子围着转。只不过分成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微观是电子绕着原子核转,中观是月亮绕着地球转,宏观是行星绕太阳转。曾经统治了中国几千年之久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所以稳定而有效,无非是契合了大自然的结构:在社会(宏观)、部族(中观)、家庭(微观)三个不同层次上,臣绕君、子绕父、妻绕夫各自运行罢了。连生命都是物质的产物,由人组成的社会与大自然不可能不是同构的。这种思维方法,正是对复杂宇宙的约分。这种思维的形成,只能依靠敏捷而深刻的哲学。对于人脑,大量复杂的信息不可能只靠存储,信息的判别、提纯、优化、组合,需要靠大脑中的思维软件即刻生成,去形成新的高级信息。这些高级信息,再不断地在大脑中自动组合去形成更高一级的信息。经过此类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断地累积和丰富着大脑中类似于电脑数据库的结论性信息。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地学会了学习,才能说大脑中运行着一套功能强大的软件,它使人优秀,使人超群,开启了使人成为人才、甚至人物的可能之门。
对于幼儿,何时开始在大脑中安装这套使大脑升级的软件,正是对幼儿至关重要的起点。
8.幼儿的幸运之神:童趣哲学
哲学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复杂、最深邃的一门学问。怎样使这门学问以幼儿读物的方式深入浅出,浅到连幼儿园的孩子也喜闻乐见,跃跃欲试?办到了这一点,就相当于在儿童幼稚的大脑深处,植入了一株智慧之种,思维之芽,安装了一套大脑升级的软件。该软件会随着孩子的长大成熟,不断地展现和发挥其强大的思维功能、认知功能、创造功能。为孩子将来在小学中学大学游刃有余、潇洒自由地学习展现一个哲学思维、系统思维、创造思维的广阔天地,任其飞马由缰。
《童趣哲学启蒙》这套幼儿教材的基本结构如下:
成语故事 | 潜含哲学意义 | 对立面 |
掩耳盗铃 | 存在与意识 | 动与静 |
望梅止渴 | 意识与存在 | 虚与实 |
自相矛盾 | 对立统一律 | 攻与守 |
刻舟求剑 | 发展变化律 | 行与止 |
小马过河 | 辩证法 | 进与退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事物的普遍联系 | 火与水 |
画龙点睛 | 事物的主要矛盾 | 多与少 |
农夫与蛇 | 事物的质 | 好与坏 |
画蛇添足 | 事物的度 | 早与晚 |
狐假虎威 | 现像与本质 | 强与弱 |
狼来了 | 偶然与必然 | 谎与诚 |
郑人买履 | 形式与内容 | 短与长 |
拔苗助长 | 主观与客观 | 速与缓 |
井底之蛙 | 局部与整体 | 大与小 |
愚公移山 | 量变与质变 | 高与低 |
乌鸦喝水 | 渐变与突变 | 深与浅 |
这十六个成语和故事,构成了一个童趣哲学的框架。
尽管此时儿童不可能全面理解和掌握这十六个故事所构成的哲学体系,但作为一种儿童趣味哲学的启蒙,将对儿童一生起着重大的影响。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展开的,各类游戏和探究活动贯穿其中,让孩子充分感知、感悟,并力所能及地去体验故事的内容。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一个大学生无论他所学的知识多么现代化,也难免迅速老化。而对于认知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就这十六个故事,一生也用不完。这一点,从老庄至今数千年也未曾改变。毛泽东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其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说的不正是“小马过河”吗?对于现代人,需要究问“鸭子说淹不死”时怎么办,仅此而已。毛泽东用一个“小马过河”,决定打过长江去,建立了共和国。邓小平也是用“小马过河”,展开了真理标准的讨论,把中国溶入了世界。
小哈津坚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时刻都会增长着对这十六个已深深埋在心里的故事的理解。这种理解,也正是对整个哲学认知体系理解的良好开端。
儿童大脑升级是一个过程,是对于起点的选择。有了一个好的起点,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对孩子的前程充满乐观呢!
(本文系1996年4月辽美出版社出版的《儿童大脑升级》的前言)
小哈津幼教机构创办于1994年,是全国首家荣获政府部门授予“著名商标”的幼儿园。目前为止,拥有直营园30所,幼儿逾万名,教职工2000余人。